世界肿瘤登记发展简史
肿瘤登记
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肿瘤登记处是德国汉堡肿瘤登记处。1926年,由个人成立了一个为癌症患者提供后续服务的组织,到1929年,它获得了汉堡公共卫生部门的授权,从而获得官方地位从事肿瘤治疗患者的随访服务。由三个护师定期访问汉堡的医院和医疗从业机构,她们记录新肿瘤患者的名字,并将数据传输到卫生部门,获得病例的索引。然后,每周将索引与官方的死因数据进行一次比较,这个流程也成了汉堡肿瘤登记的基础。
以流行病学和生态学为目标的人群肿瘤登记处于193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建立。当时的康涅狄格州卫生部门成立了一个癌症研究部门,对癌症及其预防和治疗以及由此导致的死亡率进行调查,并采取有助于降低死亡率的行动。康涅狄格州肿瘤登记处于1941年在全州范围内运作,登记的病例可以追溯到1935年。
丹麦肿瘤登记处建立于194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肿瘤登记处。在丹麦医学会的支持下,医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病例报告工作,而国家卫生局则通过全面查阅死亡证明和所有死亡数据予以协助。当时肿瘤登记处的任务主要包括:(一)对患者个人进行随访;(B)提供可靠的发病率统计数据,以便准确估计治疗结果;(C)准确评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长期变化、地理变化以及职业变化等。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一些国家陆续开始建立肿瘤登记处。1955年之前建立的人群肿瘤登记处如下:
- 1929年,西德(汉堡)
- 1940年,美国(纽约)
- 1941年,美国(康涅狄格州)
- 1942年,丹麦
- 1944年,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
- 194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S.W. Region)
- 1948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利物浦)
- 1948年,新西兰
- 1950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
- 1950年,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
- 1951年,加拿大(艾伯塔省)
- 1951年,美国(埃尔帕索)
- 1952年,匈牙利()
- 1952年,挪威
- 1953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953年,芬兰
- 1954年,冰岛
1946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一次会议对于在全球建立肿瘤登记处至关重要,当时丹麦肿瘤登记处主任克莱姆梅森博士倡议在全球建立登记处。随后,国际上12名癌症防控领域知名专家联合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全球范围建立肿瘤登记处。他们建议如下:
- 从尽可能多的不同国家收集有关肿瘤患者的数据将带来极大的好处;
- 这种数据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收集,以便不同区域具有可比性;
- 每个国家都应有一个国家肿瘤登记处,以安排记录和收集这类数据;
- 应设立一个国际机构,其职责应是将在每个国家获得的数据和统计数据联系起来。
四年后,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一个关于肿瘤病例登记及其统计报告的小组委员会,该委员会制定了建立肿瘤登记处的建议(STOCKS,1959年)。在1950年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癌症地理病理学和人口学专题讨论会上,强调有必要在一个确定的区域内列举所有新的癌症病例(ClemMesen,1951)。根据专题讨论会的建议,UICC成立了地理病理学委员会。196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成立,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专门的癌症研究中心。
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于1966年在东京成立。IACR是癌症登记处的成员组织,“负责收集和分析有关癌症发病率的数据和确定人群中癌症治疗的最终结果”。该协会与IARC密切合作。
参考资料:
G. Wagner. History of cancer registration.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