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O3编码规则六:形态学的编码
肿瘤登记
编码
1 与部位相关的形态学术语
1.1 规则描述
如果在诊断描述中没有指出解剖学部位时,则使用形态学默认的解剖学部位编码。如果已知肿瘤发生在另一个部位,则忽略这个默认的解剖学编码。
1.2 常见与部位相关的形态学术语
在董景五编写的ICDO3编码一书以及中国肿瘤登记指导手册(2016)一书中列出的形态学术语后面的括号里列出了这些形态学编码对应的部位编码,这形态学的肿瘤通常发生在这些部位中。例如:诊断描述”视网膜母细胞瘤” M9510/3(C69.2),诊断中没有指出具体部位,则使用建议的部位编码C69.2。
形态学编码/术语 | 常见原发部位 |
---|---|
M9510/3 视网膜母细胞瘤 | C69.2 视网膜 |
M8170/3 肝细胞癌 | C22.0 肝 |
M8090/3 基底细胞癌 | C44._ 皮肤,其他原发部位(C51._ 外阴,C60._ 阴茎,C63.2 阴囊,C61.9 前列腺) |
M9530/0 脑(脊)膜瘤 | C70._ 脑(脊)膜 |
M938-M948 | C71._ 脑 |
M8500/3 浸润性导管癌,NOS | C50._ 乳房,其他原发部位(C07.9 腮腺,C08._ 涎腺,C25._ 胰,C61.9 前列腺) |
M8470/3 粘液性囊腺癌,NOS | C86.9 卵巢,其他原发部位(C25._ 胰,C34._ 肺) |
1.3 容易混淆的解剖学部位
某些肿瘤的名称暗示了一个解剖学部位,但是这些肿瘤其实不必编码到这个部位。例如”胆管癌”通常发生在肝脏的肝内胆管肿瘤,(胆管的ICDO3的解剖学编码分两种:肝内胆管(C22.1)和肝外胆管(C24.0))。因此,面对这些容易混淆部位的肿瘤时,需要编码人员熟悉病案以明确诊断,常见的容易混淆的部位见下表。
部位 | 易混淆部位 | 易混淆部位 | 易混淆部位 |
---|---|---|---|
扁桃体 | C02.4 舌扁桃体 | C09 扁桃体 | C11.1 咽扁桃体 |
牙 | C03 牙龈,压槽,牙龈 | C41.0 牙源性 | |
咽 | C10 口咽 | C11 鼻咽 | C13 咽下部/下咽 C14.0 咽(喉)/ 咽(侧/后)壁 |
涎腺 | C08.9 (大)涎腺NOS | C06.9 小涎腺NOS | |
壶腹 | C20.9 直肠壶腹 | C24.1 法特、瓦尔特(VaTer)壶腹 | |
胆管 | C22.1 肝内胆管 | C24.0 肝外胆管 | |
子宫 | C54 子宫体 | C55 子宫NOS | C57.3 子宫旁组织/子宫(骶骨)韧带NOS |
食管-胃 | C16.0 胃-食管连接处 | C26.8 消化系统交搭跨越的损害 | |
软骨 | C30.0 鼻腔软骨 | C32.3 喉软骨、甲状软骨 | C40-C41 关节软骨 |
眼睑 | C43.1/C44.1 眼睑(皮肤) | C49.0 眼睑结缔组织 | C69.9 眼NOS |
乳房 | C43.5/C44.5乳房皮肤 | C50 乳房:不包括乳房皮肤 | |
乳房结缔组织 | C49.3 胸部结缔组织 | C50 乳房,包括乳房结缔组织 | |
脑膜瘤 | C70 脑(脊)膜 | C71 脑 |
2 复合性形态学诊断
2.1 规则描述
在一个复合性术语中,如果术语未在ICDO3中列出,则可以改变词根的次序。
不是所有的复合性词都被列出。例如,在ICD-O-3中没有列出”粘液纤维肉瘤” ,但列出了”纤维粘液肉瘤”。如果第一个词根没有找到,可以查找词根各种不同的排列。再比如,脂肪纤维瘤和纤维脂肪瘤均可编码至为M8851/0。
2.2 常用且已经被列入ICDO3中的复合组织学类型
复合组织学类型 | ICDO3形态学编码 |
---|---|
混合性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 | M-8560/3 |
乳头状和滤泡性腺癌 | M-8340/3 |
混合性基底鳞状细胞癌 | M-8094/3 |
3 对具有多个形态学术语的诊断进行编码
3.1 规则描述
当诊断描述包含多个形态学术语,而且没有单一的编码可以包括所有的形态学术语时,也就是说,如果肿瘤诊断的形态学描述编码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号,则使用在数值上更高的编码号。
3.2 案例分析
诊断描述为”移行细胞上皮样癌”,诊断描述包括了两种细胞类型的成分,第一种:移行细胞癌,编码为M8120/3,第二种:上皮样癌,编码到 M8070/3。
当没有单一编码能够包括全部诊断性成份时,编码者应使用数码较高的编码号,在本例使用M8120/3的编码,因为通常数值高的编码往往意味着更具有特异性。